中国股市最赚钱的人:一辈子死记一个指标,死扛一只股票,你将赚到怀疑人生
股市中有句老话:“技术指标千变万化,成交量才是实打实的买卖。”可以说,成交量的大小,直接表明了市场上多空双方对市场某一时刻的技术形态最终的认同程度。
1、缩量
缩量是指市场成交极为清淡,大部分人对市场后期走势十分认同,意见十分一致。这里面又分两种情况:一是市场人士都十分看淡后市,造成只有人卖,却没有人买,所以急剧缩量;二是,市场人士都对后市十分看好,只有人买,却没有人卖,所以又急剧缩量。
缩量一般发生在趋势的中期,大家都对后市走势十分认同,下跌缩量,碰到这种情况,就应坚决出局,等量缩到一定程度,开始放量上攻时再买入。同样,上涨缩量,碰到这种情况,就应坚决买进,坐等获利,等股价上冲乏力,有巨量放出的时候再卖出。
2、放量
放量一般发生在市场趋势发生转折的转折点处,市场各方力量对后市分歧逐渐加大,在一部分人坚决看空后市时,另一部分人却对后市坚决看好,一些人纷纷把家底甩出,另一部分人却在大手笔吸纳。
放量相对于缩量来说,有很大的虚假成份,控盘主力利用手中的筹码大手笔对敲放出天量,是非常简单的事。但我们也没有必要因噎废食,只要分析透了主力的用意,也就可以将计就计“咬他一大口”。
当主力意欲拉升时,常把成交量做得非常漂亮,几日或几周以来,成交量缓慢放大,股价慢慢推高,成交量在近期的K线图上,形成了一个状似土堆的形态,堆得越漂亮,就越可能产生大行情。相反,在高位的堆量表明主力已不想玩了,在大举出货,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坚决退出,不要幻想再有巨利获取了。
量不规则性放大缩小。这种情况一般是没有突发利好或大盘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妖庄所为,风平浪静时突然放出历史巨量,随后又没了后音,一般是实力不强的主力在吸引市场
2.1、温和放量
这是指一只个股的成交量在前期持续低迷之后,突然出现一个类似“山形”一样的连续温和放量形态。这种放量形态,称作“量堆”。个股出现底部的“量堆”现象,一般就可以证明有实力资金在介入。但这并不意味着投资者就可以马上介入,一般个股在底部出现温和放量之后,股价会随量上升,量缩时股价会适量调整。此类调整没有固定的时间模式,少则十几天多则几个月,所以此时投资者一定要分批逢低买入,并在支持买进的理由没有被证明是错误的时候,有足够的耐心用来等待。需要注意的是,当股价温和放量上扬之后,其调整幅度不宜低于放量前期的低点,因为调整
2.2、突放巨量
对此种走势的研判,应该分作几种不同的情况来对待。一般来说,上涨过程中放巨量通常表明多方的力量使用殆尽,后市继续上涨将很困难。而下跌过程中的巨量一般多为空方力量的最后一次集中释放,后市继续深跌的可能性很小,短线的反弹可能就在眼前了。另一种情况是逆势放量,在市场一片喊空声之时放量上攻,造成了十分醒目的效果。这类个股往往只有一两天的行情,随后反而加速下跌,使许多在放量上攻那天跟进的投资者被套牢。
放量上涨——是指成交量大幅增加的同时,个股的股价也同步上涨的一种量价配合现象。量增价涨通常是在股价在低位状态下运行一段时间,后出现在上升行情中,而且大部分是出现在上升行情的初期,也有小部分是出现在上升行情的中途。
放量下跌——就是暴跌,说明下跌动能强,一般有重大利空消息出现后会放量下跌,其实有时是不理智的抛售行为,暴跌幅度过大时可以抢反弹。
操作中经常发现有些个股走势出现异动,例如成交量突然成倍增大,短期就实现巨量换手,主力的意图则要综合多方面的信息来判断,有时属于主力出货,有时属于主力换庄,投资者可根据放量出现的位置、K线形态等方面来判别:
1、“放量滞涨”,不祥之兆。若成交连放出大量,股价却在原地踏步,通常为主力对倒作量吸引跟风盘,表明主力去意已决,后市不容乐观。
2、下跌途中放量连收小阳,需谨防主力构筑假底部,跌穿假底之后往往是新一轮跌势的开始。
3、高位放量下挫,这是股价转弱的一种可靠信号,投资者宜及时止损。
成交量买卖原则
1、任何进出,均以大盘为观察点,大盘不好时不要做,更不要被逆市上涨股迷惑。
2、在多数情况下,当量缩后价不再跌,一旦量逐步放大,这是好事。
3、在下跌过程中,若成交量不断萎缩,在某天量缩到“不可思意”的程度,而股价跌势又趋缓时,就是买入的时机。
4、成交量萎缩后,新低点连续2天不再出现时,量的打底已可确认,可考虑介入。
5、成交量萎缩后,呈现“价稳量缩”的时间越长,则日后上涨的力度愈强,反弹的幅度也愈大。
利用成交量选股要注意以下四个要点:
(1)要选筹码集中、洗盘彻底的品种。一只个股,无论是在底部还是上涨趋势中的回调,量能萎缩到极限,就容易快速上涨,筹码集中才有利于快速拉升。
(2)要看底部量。有一种是看立桩量,所谓量为价先,不能单纯看量能,更要看量比,看持续程度。
(3)要选股性活的,回避呆滞品种。一般来讲,牛市里以进攻为主的策略,意在更多更快获取收益;调整中以防御策略为主,意在减少降低风险。例如近期创业板就远强于主板,板块高速轮动也是牛市一大特征,要选顺应当前热点板块品种。切记要回避超级大盘股,在熊市的时候要回避强周期性股票。
(4)要注意介入时机。同样是一只强势股,不同上涨阶段速度是不同的。在主力吸筹阶段,介入比较安全,但上涨速度很慢,需要更多的时间成本。最高效的方法,是等主力吸筹完毕,充分洗盘结束之后,放量启动拉升时再介入,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吃最肥的一段。
通过量价变化找主力
一、量增价涨找主力
所谓量增价涨,是指股价随着成交量的放大而上涨,或者是大盘在成交量放大的同时,指数也出现上涨。当个股出现这种走势时,说明量价配合良好(图5-6),此情况一般出现于主力的拉升阶段。
一般情况下,量增价涨是相对于前一天来说的,但是也有一个大趋势的判断,当前是在涨势阶段还是在跌势阶段的处理是不同的。同时上涨阶段是否能创新高,下跌阶段是否能创新低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且,量涨与放巨量也是有区别的。具体来讲,投资者需要把握以下几种情况。
(l)涨到当天最高点:涨势阶段创新高,这是筹码良性换手,表示股价会继续上涨。
(2)涨到当天最高点(长上影线):表明主力在试探性卖出或者短线浮筹获利了结。近日内可能会向下拉低股价,但对中长期行情暂时无须看坏。隔天
(3)涨到当天最高点(长下影线):表明主力在试探性卖出,更有一些已经赚到差价的获利盘卖出。
(4)涨到当天最高点(巨量):创新高,收盘价涨放巨量,有主力或机构大量卖出,同时也有一批机构或大户在积极买人。
二、量增价平找主力
所谓量增价平,是指个股(或大盘)在成交量增加的情况下,个股的股价却几乎维持在一定价位水平上下波动的一种量价配合现象(图5-7)。
通常情况下,量增价平既可以出现在上升行情的各个阶段,也可以出现在下跌行情的各个阶段。同时,它既可以作为卖出股票的信号,也可以作为买人股票的信号。区别买卖信号的主要特征,是要判断“量增价平”中的“价”是高价还是低价。
在实战中,
三、量增价跌找主力
量增价跌是一种短线量价背离的现象,一般是由于多种因素所造成,其中当然也有可能是控盘主力故意制造的骗局(图5-8)。投资者在研判量增价跌现象时,必须先研究这种现象所处的形态和具体方位才可决定。
一般而言,在下跌行情的初期,股价经过一段比较大的涨幅后,市场上的获利筹码越来越多,一些投资者纷纷抛出股票,致使股价开始下跌。同时,也有一些投资者对股价的走高仍抱有预期,在股价开始下跌时还在买入股票。多空双方对股价看法的分歧是造成股价高位量增价跌的主要原因。不过,这种高位量增价跌的现象持续时间一般不会很长,一旦股价向下跌破市场重要的支撑位,股价的下降趋势开始形成,量增价跌的现象将逐渐消失。在上升行情初期,有的股票也会出现量增价跌现象。当股价经过一段比较长时间的下跌和底部较长时间盘整后,主力为了获取更多的低位筹码,采取边打压股价边吸货的手段,造成股价走势出现量增价跌现象,但这种现象也会随着买盘的逐渐增多、成交量的同步上扬而消失。
四、量跌价涨找主力
量跌价涨,是指个股(或大盘)在成交量下跌的情况下,而个股的股价却上涨的一种量价背离现象。
五、量跌价平找主力
量跌价平,是指个股(或大盘)在成交量下跌的情况下,而个股的股价却维持在一定水平的一种量价现象。
通常来讲,
六、量跌价跌找主力
量跌价跌,是指个股(或大盘)在成交量下跌的情况下,个股的股价也下跌的一种量价配合现象(图5-11)。
一般情况下,
最后我们来讲讲,哪些股票在现在的行情中,是可以死扛装死的。
第一种,每年利润增速保持快速稳定增长的;业绩增速大于市盈率的最佳。这种不要怂,就死扛下去,事实上这类股这一轮跌的也不算多。
第二种,强周期股;俗话说,风水轮流转,有些板块的周期性特别强。
第三种,有概念有预期的板块;简单说就是有未来的板块。
第四种,破净股(主营不亏损);当然不是湖北宜化那一类亏损股,业绩一定要有,要不然等你熬到牛市有机会,公司都亏完了。
上面是四种是现在熊市可以硬抗的标的,同时也有四类千万不能碰的公司或者要及时止损的。
第一种,主要股东清仓式减持的公司或者跌在底部股东还在清仓的标的;连大股东都想着法子套现,就不要指望他会给你喝汤,能跑多快跑多快。
第二种,股东股份质押比例过高的,股东中频繁出现信托或资管计划身影的;股东股份质押比例过高的,在股价持续下跌股东继续追加担保物的概率不大,那么被强制平仓卖出的概率就很大。
第三种,财务爆出地雷的公司。
第四种,公司巨亏只剩下壳;这一类要果断抛弃,炒壳时代已经结束,要认清楚政策趋势,不要还有幻想。
为了克服散户从众的这些弱点,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设定时间,定时统计各种分析媒体上多数人员和少数人员的观点的比例,选择自己应该站在哪一方,特别是对舆论的一致保持警惕。
2、在行情暴涨、利多消息满天飞时,要多听听少数空头的意见;在行情暴跌、利空消息满天飞时,要多听听少数多头的意见。
3、当行情连续上涨或下跌,周围大部分人都已经追涨或杀跌,甚至大多数人都开始计算利润多少的时候,要多听听少数没有具体进场交易的人的观点。